教育部和人社部职业教育的爱恨情仇:一统天下还是双主并存?
发布日期:2023-03-17 00:22
12月10日,由人社部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职业技术大赛在广州举行。而早在2008年,教育部牵头举行了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术大赛。
两个大赛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分治状态”,再次勾起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统分议题的关注。革新开放后,一些部门和学界,把“多头治理”视为阻碍职业教育生长的一大因素。
所谓“多头治理”,顾名思义,即一个客体受制于多个平行的治理主体。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主要体现为中央和地方的多头治理,以及差别行政部门的多头治理。开国后,为适应计划经济和工业化的需求,我国先后开办了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半工半读学校、职业中学、专科学校等学校类型。这些差别类型的学校划分被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和行业企业治理。
由此,形成了职业教育条块联合、多元主体并存的治理体制。上个世纪90年月末,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革新的深入,国家开始把大批中央各部委直属的学校下放到地方。
险些所有的中专、技工学校等中央部委所属学校,都下放到了各省区。各省区也模仿中央,举行了层层下放,由此解决了所谓的“中央和地方的多头治理”问题。
职业教育治理体制由原来的“条块联合”,转变为“国家主导,地方卖力”。部门之间的多头治理,主要体现在教育部和劳动部围绕技工学校治理权的争夺。从开国到1963年,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主管。
1964年,国务院公布政令,技工学校转由教育部主管,劳动部协助。1978年,技工学校重新被划归劳动部门治理。在自1998年开始的调整撤并中央部门所属学校治理体制革新中,技工学校的治理权再引争议。
经国务院协调,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告竣了“教育的宏观治理在国家教委、职业培训包罗技工学校归口在劳动部”的意见,事实上维持了劳动部门对技工学校的实际治理权。[3] 2010年,围绕着《国家中恒久教育革新和生长计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起草和贯彻,技工学校的治理权再生波涛。
但时至今天,技工学校仍归劳动部门治理,所谓的横向多头治理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么,为什么会泛起这种“多头治理”的局势呢?这首先是由职业教育自己的庞大属性决议的。相对于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属性较为单一,因此,普通教育基本由教育部门主管,不存在多头治理问题。
职业教育则否则,它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从历史来看,在职业教育初创时期,一般都由经济技术部门举行。厥后,随着职业教育的正规化,特别是20世纪前后,德国开办职业学校以来,职业教育的情况变得庞大起来。从世界规模来看,到现在为止,主要有三大模式。
一种是企业模式。这种模式以英美为代表,职业教育仍被视为企业界的事情。另一种是学校模式。
这种模式以法国为代表,职业教育被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政府主导兴办职业学校。第三种就是双元模式。这种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政府卖力职业学校教育,企业卖力实习实训。从国际上看,教育部门和经济劳动部门围绕着职业教育统领权的斗争是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法国的职业学校最初由教育部门和经济部门配合统领,但由于双方在办学理念上存在着基础的冲突——教育部部门希望这类学校更靠近“教育”的特性,而经济部门则更希望其靠近“培训”——为争取单独的治理权举行了恒久的“拉锯战”。
对许多国家而言,例如德国和日本,斗争的效果最终形成了职业教育由教育和经济部门分治的局势,即学校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统领,而企业培训则由经济部门统领。我国的特殊性在于,劳动部门不光卖力企业培训,而且还卖力治理技工学校——这就形成了差别的职业学校由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划分治理的格式。
职业教育由差别职能的政府部门治理,会发生差别的效果。劳动经济部门治理职业学校,会强化其经济属性。相反,教育部门治理职业学校,则会强化其教育属性。
在中央下属职业学校划归地方后,有的归入教育部门,有的打消合并。原理由企业行业治理具有的“校企联合”的先天优势丧失,职业学校的“实践性”成为突出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革新实施方案》提出:经由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行为主向政府统筹治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式转变。这似乎又是在向上个世纪末的模式回归。要真正实现《国家职业教育革新实施方案》所提出的上述治理体制革新的目的,就必须重新审视中央和地方以及部门之间的所谓多头治理问题。
本文关键词:教育部,和,人社部,球王会官网,职业教育,的,爱恨,情仇
本文来源:球王会-www.lyayzj.com
Copyright © 2003-2022 www.lyayzj.com. 球王会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ICP备56852615号-2